孙勇
近日,一则多家出书社与知名电商博弈的音信,让典籍价钱战问题成为念书东谈主暖热的热门。该音信称,北京、上海两地50余家出书社发表伙同声明,拒却参预京东旗下电商举办的“6·18典籍大促”当作。所谓“6·18典籍大促”,即是在6月18日前后1个月内,以2—3折的价钱在线上促销典籍。对此,有典籍公司认真东谈主示意:“无底线的廉价竞争,毁伤了贸易谈德和社会公德。若是电商平台持续倒逼出书社让利,只会让纸质书商场越来越差。”
跟着线上销售平台的迅猛发展,实体商店的空间日益萎缩;而此消彼长下,只剩物流业的空前隆盛。在这个布景下,确切悉数商品皆打起了价钱战,典籍也不例外。不外,由于中国东谈主举座上不太可爱买书,在典籍上倏地较少,是以典籍的价钱问题,难以成为全体国民暖热的焦点。本文试就典籍价钱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供可爱念书、买书的读者参考。
频繁,一册书的老本包括印刷老本、审校费、作家稿酬、制版费、版税、渠谈刊行用度、处置费等,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一定的预期利润,就形成了典籍的销售价钱。在中国,最贵的典籍是《中华再造善本》系列,出书于2002年,共聚积历代古籍上千种,全套售价320万元东谈主民币;最低廉的典籍,不错低至几毛钱一册。固然,这两者是比拟顶点的情形。现如今,大宗情况下,每本典籍的价钱在50元东谈主民币险峻波动,这类典籍,组成庸碌读者所购买或保藏竹帛的主流。
判断典籍的价钱贵不贵,有填塞视角和相对视角两种形势。填塞视角,是孤赶紧看典籍价钱的填塞值;相对视角,是将典籍的价钱置于有参考物的体系中。就庸碌读者的生计而言,以相对视角看典籍的价钱更有骨子道理道理。我认为,不妨为典籍的价钱开拓三个参考物:其一,和典籍比肩的其他泛泛生计用品或文化消费品的价钱;其二,购书者的收入现象;其三,其他国度或经济体中同类典籍的价钱。
我个东谈主合计,中国内地的典籍价钱,总体上看,处在合理的区间,不算低廉,但也不算贵。买一册书的钱,能够特别于子民餐厅中两个小菜的倏地,能够特别于男东谈阁下一次发的买单,能够特别于一张电影票加上一杯可乐饮料的开销,不错经受。再拿收入作参考,每年的典籍消费在国东谈主的可主宰收入中占比也不高。据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机构消除髻布的《2022年上海市民阅读现象访问》,2022年,上海市民东谈主均阅读量超13本,东谈主均买纸质典籍倏地345.08元,占夙昔上海东谈主均可主宰收入7.96万元的0.43%。上海是中国内地念书访问榜单上住户爱念书、爱买书的指数仅次于北京、名挨次二的城市。以上海市民购书消费数额为参照,一隅之见,不错得出两个论断:一是国东谈主举座上不太可爱购买纸质典籍,二是购买纸质典籍的倏地关于国东谈主莫得形成太大压力。
阐扬国度的典籍价钱,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典籍价钱,皆要比中国内地的典籍价钱贵好几倍。不外,若磋议到这些经济体的东谈主均可主宰收入与中国内地住户有不小落差,那么,这种典籍价钱上的落差也有一定合感性。
我写这篇著作,固然不是为出书社拖拉设定典籍价钱作念辩说。中国内地的不少出书社,员工队列中冗员多,处置也不够细致,由此形成的冗余老本,不免要转嫁到典籍的价钱上,让消费者去承担。从这小数看,中国内地典籍价钱仍有下落的空间。另外,中国内地不少典籍订价乌有诚,挑升虚高着态,给消费者“挖坑”,这也让东谈主愤慨。当下,以京东为代表的线上销售平台从献媚消费者启程,掀翻典籍价钱战,不错倒逼典籍价钱挤出水分,并迫使出书社晋升处置水平,优化老本终结。这么的价钱战,碰巧体现了商场机制在施展应有的弱肉强食作用。出书社对此不应一味诉苦与吐槽,也需反躬内省、振作图强。深信通过出书社、电商线上平台和消费者三方的感性博弈,一个价钱愈加合理的典籍商场有望到来。
(作家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著作仅代表作家个东谈主不雅点。